私欲小说 - 言情小说 - 快穿之女配范儿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100

分卷阅读100

    又实在忙碌,最后决定抽出半天的空儿来,和这些人的代表见一面,听听他们的诉求。至于让哪些人做代表,也由得他们自己推选。

到了约好的那一天,一过中午,重嘉就到了,人还没齐,她也不急着进去,就坐在充作会议室的大礼堂隔壁,透过墙上的小孔观察礼堂内的情况。

这间礼堂属于一所中学,是用来供师生聚会的,旁边的小房间可以暂时歇脚,桌椅板凳书籍茶水一应俱全。

墙上有个设计颇精妙的小孔,礼堂那边看不见,但从这边看,礼堂内的一切都能尽收眼底。

重嘉坐在椅子上,一手端着茶杯,饶有兴致的观察那边的情况,随从们侍立在屋内,秋露坐在她身边。

看了半晌,人渐渐的多起来,她回过头来问秋露,神色有些意外:“梅久祯怎么也来了?”

别人出现在这里都不稀奇,只有梅久祯让她意外,因为梅是个革命党,还是革命党里的元老,地位尊崇。

他是南方人,少年时受到西洋思想的熏陶,及长,就入了义兴会,主张革命,为富绅地主张目,做京华大学的校长,也是为了宣传他的革命主张。他是义兴会的大佬,名满天下,之前朝廷也不敢轻动他,这会儿却和一些后生晚辈一起坐在这里,怎么看怎么怪异。

她的这个疑问,秋露正好知道,当即便低声给她释疑。

“革命党发生内杠,义兴会的势力被吞并了,梅久祯被逐出南方,无处可去,来碰运气了。”她低声说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字,表示吞并义兴会是这个人干的。

重嘉点点头:“原来如此。”

近几年来,革命党在南方闹得凶,朝廷却始终把他们看做癣疥之疾,就是因为革命党其实也分了好几路,彼此间你死我活的,不比和朝廷的矛盾小。

秋露说的那个人,是当今中国名声最盛的革命党,策划过多起恐怖袭击事件,因被朝廷通缉,常年流亡海外。

一听是他出的手,重嘉就知道,南方那块地界儿,从此大概是太平不了了。她抬头和meimei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,笑道:“来,你帮我校对一下这份稿子,看有没有什么疏漏的。”

秋露笑着拿过稿子,一看题目,就扑哧乐了,只见纸上起始一行刚劲有力的大字:。

她收起笑意,逐字逐句这份文稿,文风平实,切中肯綮,遵循标准的公文写作格式,一看就是出自jiejie之手。

不过她也能理解,有句话说得好,“思想领域的高地,我们不去占领,敌人就会去占领”,由此可以推知,如果统治者在思想文化领域不作为,那么一定会有别的人去控制这一块儿。

现在可不是和平年代,宁可不要求思想领域的百花齐放,也要先保证思想的统一性和纯洁性。

“可以,好得很,没有什么疏漏。”秋露把稿子还给她,又是忍不住一阵笑。

这时到了约定的时辰,重嘉整了整衣领袖口,站起来率先领头进去。

她素来比较讲究实在,不好排场,进去就进去了,也没弄个人高声唱名,但这么一串人出现在门口,还是立刻引来了众人的注目。

众人看向门外,就见一个年轻的军装女子正大步而入,她出奇的年轻,举止出奇的沉稳,气质之盛,让人根本注意不到她的长相。她身上的军装是休闲的款式,头发束起来,精神奕奕。

这人和想象中的不同,众人的脑海里不约而同的冒出了这个念头,他们想象中的姜重嘉是什么样子呢?这会儿回想起来,似乎也模糊了。

重嘉也不摆军阀少帅的架子,就走到众人中间去,和他们一一寒暄、交谈,说些寻常话。秋露跟在她身后,寸步不离,只浅浅微笑着,并不说话。

见姜少帅这样平易近人,不少人都有些兴奋,谈性更浓,嘴皮子也利索了起来。重嘉维持着脸上官方的亲切微笑,凝神细听,时不时插上一句,也是恰到好处。这些人才从南方过来,知道南方此刻最真实的情况,从他们的字里话间,能得到很多信息。

其实正经也没有什么事,这些人只不过是想借这个机会与西北军的实权人物结识,真正要害的事,不会在这个场合说,那得等到一个更私密的场合才行。

耐着性子听他们说了半日,不过是一些生计问题,比如能不能在学校里当老实啊,能不能办报啊,政府招办事员的标准啊之类的,重嘉挑重点答了几个问题,见众人说来说去没有新意了,才把准备好的念了一遍,众人脸微僵,面上还要挤出笑容来,夸赞这是真知灼见。

文人都清高,自诩风骨出众,不愿被束缚,奈何人在屋檐下,不得不低头,姜重嘉虽出了个,但她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,真要辩论起来,至少她那一套是能自圆其说的。

见过这些文人的几天后,秋露就和重嘉商量,要往京畿附近一行,一是那边有些工业基础,她想看看有没有漏可捡,二是踩踩点,为将来南下做准备。

第72章烽烟佳人17

京畿道附近的大路上有扶桑兵不断巡逻,但在人迹罕至的郊外,因人力不足,巡查力度就没有那么强了。

暮色苍茫,天际还余一抹靛青,秋露蹲在山坡上,呼噜呼噜吃着面条。

她饿坏了,在野外潜行这许多天,只用随身携带的行军粮食充饥,连口热水也没得喝,此时一碗热腾腾的面条捧在手里,简直激动得差点儿哭出来。

“慢点儿吃,要不要喝口水?”苏英华都看不下去她这惨样儿了,关心地道。

说来也巧,朝廷仓皇南逃时,他义无反顾的留下,销毁了公司里为修建铁路准备的全部资料,之后就一直留在京城附近,这会儿正好和秋露重逢。

苏英华不是文弱书生,他留过洋,玩过枪,求学时跟着导师风餐露宿,体格健壮,这半年来还带领着不愿屈从外国人统治的乡民们跟扶桑军队对抗,刀光剑影之下,更是迅速成长起来。

可随着扶桑军队稳健地逐步扩大实际控制范围,他们这种野路子游击队也快扛不住了。如果秋露再晚来几天,或许就见不到他了。

姐弟乍一重逢,自然是欣喜万状,战争年代的人,颠沛流离,说一句“烽火连三月,家书抵万金”是毫不为过的,何况还是苏英华这种自陷险地的情况?

高兴过后,就是叙述别情,秋露分说了一番家里的景况,听见父母已在南京安居,二老安然无恙,苏英华也是欣慰。

当初他毅然选择留下,对得起自己的良心,也对得起国家的栽培,唯独对不起的就是父母。

他是家中独子,万一出了事,对父母的打击绝对是毁灭性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