私欲小说 - 言情小说 - 耕读人家(科举)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55

分卷阅读55

    上谴责梁大户的时候,他感觉他们家的情况并非特例。梁大户应该是打听到了他们这里改田种桑养鱼的消息之后,故意不让人来收租了,好到时候敲诈他们一把。所以,或许还有不少乡亲的田仍在梁大户手里,只是梁大户还没来得及勒索他们而已。

至于为什么先选他们家下手,估计一是因为他们家现在几乎是山都乡最富有的人家,梁大户估计能榨出油水来,二来也是因为梁大户也知道自己快中秀才了,若是自己中了秀才,有了功名,他就不好再来挑起事端,况且读书人都爱面子,很有可能就拿个几百两银子把事情抹平就算了。谁知道林毅斋竟然采取了这么同归于尽的方式和他对抗?!

一想到这事林蓁心里还是疼得要命,他不是没有注意到过林毅斋的异样,但他从未往这些方面想过,要是他再细心一点,甚至要是他今年没考道试,在家里陪陪家人,是不是事情就会不一样了呢?

世间永远没有如果,林蓁也没有再想下去。原来这就是系统给他看过的那个场景,自己提前中了秀才,林毅斋的死也提前了,而接下来到底会发生什么?他想,只怕是会和前世的事越差越远……

接下来的一段时间,林蓁和林学一直在家中忙碌,整理林毅斋的东西,给他办了个体面地葬礼。事情结束之后,林蓁正在屋里休息,忽然听见程氏在屋门口叫着自己的名字。他应了一声,程氏便走进来,对他说道:“阿蓁,有人来看你了。是一位姓薛的老先生。”

说罢,程氏担忧的凑了过来,问道:“二毛,你…这段时间太累了,你要想开些,有什么事,还有娘,还有你阿兄,我们一起扛过去便是……”

林蓁看着眼前憔悴的程氏,他的眼眶又有些发热了,但程氏说得对,他还有母亲、哥哥,还有meimei和奶奶,他不能让这些老老小小的亲人反过来为他担心。回想起那时头戴金花游街的风光无限,如今他只能感叹造化弄人。或许人生就是如此,没有任何时候是一帆风顺的。

他深深吸一口气,对程氏道:“没事了,阿母你放宽心,应当是我对你说这话才对——无论发生什么事,家里都有我和大毛在呢。”

说罢,他走到门口,往外一看,原来是薛侃来了。他先前听自己的族伯说过,薛侃去年的时候被授了行人司行人的官衔,掌管典籍,不久前他因为母丧回乡守孝,后来则在桑浦山上设立了一所书院,专门传授阳明心学。自己还没来得及去拜访他,他反倒来看望自己了。林蓁颇为过意不去,迎上前道:“薛大人,在下回乡之后,一直没能登门拜会,真是惭愧啊。”

大概是因为母亲刚刚去世,正在为母亲守丧的缘故,薛侃看上去比先前消瘦了不少,见到林蓁,薛侃的心里满是同情,上前扶住了他,道:“不必多礼了,你现在也有功名在身,以后称我中离便是。”中离是薛侃的老师王阳明给他起的号。薛侃在潮州各地讲学,一向以薛中离自称。林蓁听了,也将自己的字报上,两人走进屋里,唏嘘了一阵子别后时光飞逝,又说起林毅斋走的突然,薛侃劝说林蓁道:“维岳,我也是刚刚经历过母丧的人,我能理解你如今心中之痛,可是孔夫子也说了,守孝要哀伤,但是也要克制自己的哀伤,不要太过悲痛。所以啊,你我都要适度节哀才好……对了,等这些事情过去,你对以后的日子有什么打算呀?”

第38章

听薛侃劝他不要太伤心,又问起他日后打算,林蓁道:“多谢中离兄好言相劝,我原本是打算今年八月考乡试的,如今有孝在身,也不能去了。前几日我还对此颇为遗憾,现在我也想开了,或许命中我还需些历练,科举是为了什么?不就是为了做官吗?我现在修身齐家都没做好,又哪里谈得上治国平天下呢……。”

薛侃感同身受的点了点头,道:“维岳,你说的很有道理,我考中进士以来一直追随阳明先生研习心学,去年才踏足官场,就是为了好好修炼自身的素养和学问,只有如此,等有朝一日你入了朝堂,方不会轻易被官场上那些乌烟瘴气轻易浸yin……”

林蓁连声称是,薛侃又道:“去年我在京城的时候,皇上特地将我叫到宫中,说是让我回到潮州以后,好好督促你的功课。他还说汪鋐汪大人进京述职的时候,上奏的那功名册上,第一个就是你的名字……”

其实,嘉靖对薛侃说的是:“薛侃,你的学问不错,你回去后好好看着林蓁,他功课上若有懈怠,你就替朕重重的责罚他。”

薛侃回来后打听过了,林蓁在县学表现十分出众,文章还有几篇流传出来,被选进了各种墨卷程文选编集里,薛侃也买来看过,觉得林蓁中秀才绝对不成问题。况且他因为为母亲置办丧事花了很多时间精力,一直没来看过林蓁,他有点心虚的摸了摸自己的胡子,接着道:“圣上说你是少年英才,将来足以辅佐社稷,你要好好用功,别让圣上失望呀!”

这相当于传达的是圣谕,林蓁急忙拜谢。两人说了一会儿话,翁万达和陈一松也来了,他们已经收到学道里的通知,两人同时因为人品文章出众,被选为贡生,可以去南京的国子监继续学习了。

薛侃和林蓁刚想向这两人道贺,陈一松又对林蓁道:“我听县学的教谕说,学道衙门里也有送你和我们一起去的意思,你现在有孝在身,不能科举,但书还是要读的。只是你毕竟是新入学的秀才,可能还要再等几日才有消息。”

去南京?而且还可以和翁万达、陈一松一起去,林蓁这些日子里头心里第一次有了一点欢喜。不仅是因为他可以获得去国子监读书的机会,也是因为他一直听人说南直隶和浙江各地文化发达,经济繁荣,他想去那些地方看看,以便更加全面的了解他所处的这个时代。

此时薛侃坐在案旁,正瞧见林蓁昨日写的一首诗放在案上,便问林蓁道:“维岳,这是你最近做的诗吗?可否让老夫拜读一下?”

林蓁赶紧道:“随手乱涂,中离兄别笑话就好。”

薛侃见林蓁笔迹俊秀,起落间却又苍劲有力,先把他的字夸了一遍,然后才读了起来。读罢,他叹道:“‘须经多少沉浮事,换的灵台稳如山’这两句倒让我想起先生说的‘心学不只是静养打坐,若是只知静养,临事便要倾倒。人须在事上磨,方立得住,方能‘静亦定,动亦定。’’”

林蓁想了一想,颇有些感悟,对薛侃道:“没错……如果遇事不去积极的磨练自己的心性,只会抱怨,那么即使经历了再多的事,也不可能做的到‘静亦定,动亦定’的,我的见识,还是太浅薄了。”

林蓁慢慢将那张纸收了起来,忽然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