私欲小说 - 言情小说 - 我在古代搞基建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89

分卷阅读89

    的七七八八。

老村长道,“现在就等原材料过来了,只要原材料的数量足够,我们工厂这边就可以开工了。”

听到老村长为他们讲解每一条线的作用,三公们的脑海中大概勾勒出来工厂以后的样子,他们可以想到,这里以后必定会有大量的人来人往,把这个现在空旷的工厂给彻底的填满。

“工厂里面一般都会招哪些人?”左相关心道。

“一些轻巧的岗位,会让老人和妇人们来做,其余的岗位有年轻力壮的青壮来做,除了小孩子和一些真正不能工作的人,工厂内基本全都会要。”老村长道。

三公心中暗自点头,这个时候的老人可没有退休的说法,能在年老之际还能给家里面挣钱减轻一些负担,老人们可以说是最积极的一批人了。

更别说工厂内包每日三餐,光这一点就足够外面的那些人挤破头也要进来。

三公们在心里算了一下,工厂的工资在他们看来并不高,去除掉赋税以后,也就只够每月的家庭嚼用,可这只是一个人的工资,如果全家都进工厂里面,那加起来一年的收入可比在地里面种地强的多。

想到这,三公的眉头皱了起来,道,“不要录用全家,要给每个家里都留点足够的劳动力种地。”他们怕百姓们被工厂待遇吸引,以后会无心种田,就像以前那些商人们,只是跑一趟就能赚的满盆金钵,谁还有心思勤恳的种地。

“喏,大人。”老村长把这点记在心里面,等以后实施。

看过机械工厂后,三公们在回去的路上都闭目养神,心里在思索着工厂出世所带来的另类冲击。

别的不说,工厂的待遇不错,是百姓们的一个好去处。

最大的缺点就是工厂太少,能容纳的人口有限。

第二天,三公们和赵燕歌说起这件事,赵燕歌道,“先把第一个工厂做起来看看效果怎么样,如果可行,之后就由国家出资建设更多的工厂,包括不限于畜牧、纺织、粮食等行业。”

三公们明白了,只要他们想,工厂的类型可以囊括各个行业。

不过现在就只有一个机械工厂,他们一步一步慢慢的来吧。

看过工厂,了解过后,三公们就把心思都放到了秋试的考题上,每天都要去龙卫转转,看看试题的印刷进度如何。

试题在龙卫内直接印刷,绝无被泄露的可能性,而暂时借住在稷下学宫的学子们每日在房内温书写字,心中期待着秋试的到来。

待暑气全消,咸阳城凭空多了一丝凉意,人们已经用不上大蒲扇的时候,咸阳城三年一度的秋试即将来临。

科举棚处,已经汇聚了不少卖小吃和小摊位,就算那些学子不买,来看热闹的百姓们多多少少也会掏钱买一些,在这段期间他们往往都能小赚一笔。

天还不亮众学子就从稷下学宫内鱼贯而出,还不待朝阳升起,他们就已经来到了考场外面等候。

经历过严格的搜身和检查过后,众学子们只身着一片单衣带着自己的笔墨砚台进场,不同于以往,这一次科举棚内管饭,他们不用再带那些干巴巴的馒头和面饼进场。

科举过的学子们都知道冷饭有多么让人难以下咽。

看到完全崭新的科举棚,众学子们全都诧异的瞪大眼睛,只是在考场内不让人交头接耳,他们只能把话憋在肚子里面,埋头去找他们的考号。

打开房门,看到里面的布置,学子们纷纷睁大眼睛,嘴巴大张的可以塞下一枚鸡蛋,这次的考号比起他们之前坐的那些考号,简直就是是孤儿和有爹有娘的对比一样,天差地别。

最让学子们喜极而泣的是这次的科举棚他们居然不用弓着腰身,有足够的自由活动空间。

等数千学子都入场后,外面刚开始出现太阳,这个时候赵燕歌才刚起床。

他又不用考试,自然不用起那么早,等赵燕歌和百官们一同用上热乎乎的早饭时,科举棚内的众考生们也迎来了一碗热乎乎的粥饭。

粥里面的食材用料十足,很顶饿,这还是他们考试生涯这么多年,头一次在考棚里吃到热乎的食物,不少学子们都哽咽的想要落泪。

跟现在的情况比起来,他们当初简直就是住的狗棚,吃的猪食,简直就是往事不堪回首啊。

等用完饭,上面开始发放试题和答题纸,还有用来打底的草稿纸。

草稿纸后面是需要收上去的,因为上面会有学子们的解题思路步骤,可以用来核对笔迹等。

三年一次的大考的考题量囊括寰宇百家的知识点,三天一场,一共要考五场,一共下来小半个月的时间打底。

第一题,是一道律法题,这题的出现让不少学子都目光为之一凝,问的是和平时期律法是否应当变得宽松一些。

不同思想流派的学子对于刑法也各有各自的理解。

一名法家考生看到这题一愣,不由回想起了前几天,他们跟一位法家少年一同探讨的律法观点,和这题基本大同小异。

那个时候他们是怎么回答的呢?有的人说和平时期律法应当宽松,乱世才当用重典,和平以后自然需要适当的减轻刑法。

也有人说律法不可轻易更改,不能因为环境变了就把律法也随之改变,长此以往,国将不稳也。

众人基本都是这两个观点,可是直到那位法家少年站出来,提出太平盛世才更当用重典,如此才能保国之安稳。

严晏的思想和众人迥异,可以说是截然不同。

“也不知道他现在在哪里,在做什么?”那名法家学子道,他是坚持法不能轻易更改的那批人,饶是同为法家出身,他也没敢赞同严晏那套“太平盛世更当用重典”的理论。

因为他身单力薄,怕被儒家的人撕。

而此时,正在被人念叨的那名于秋试开考之际,被法家的一位大佬带到了赵燕歌的面前。

“严晏,过来见过陛下。”右相声音和蔼道。

一个年约十七、八,不到二十的少年人闻言上前一步,腰身微躬,拱手行礼于眉心处,道,“晏见过陛下。”

“坐下吧,给我说说你的法家思想。”赵燕歌让他们两个坐下,看向那个比他大不了多少的法家少年。

严晏身穿一身很具有法家特色的衣服,就差把律法写到衣服上,神情严肃紧绷,一副少年老成的姿态。

别看严晏年纪不大,他都已经是三个孩子的爹了。

自认比他小不了几岁的赵燕歌初次听到的时候简直惊呆了。

“喏,陛下。”严晏深呼一口气,待理清思路以后,就把那套“太平盛世用重典”的想法说出来。

哪怕面前的是大秦的帝王也没能更改他一丝一毫的思想,当然,太过绝对的思想有时候是不会受到上面人赏识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