私欲小说 - 言情小说 -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137

分卷阅读137

    起来嘱咐这事儿,自然家里的那些人他就没嘱咐到。

他哪猜得到,他老娘只打个水,还隔条河,都差点掐腰和对河的人骂起来,得亏钱佩英也拎着水桶来,给拦住了。

也没啥大事儿,宋福生他们走后,也就过了半个多时辰,有好些个妇女端盆到河边洗衣裳。

可这事儿在马老太等那些岁数大的老太太眼中,对岸的人压根儿就不是来洗衣服的。

有毛病啊?大清早的,天哇冷、水哇凉,河边还有冰溜子飘过,这些人就来洗衣裳?你家没井啊?当谁没洗过是咋,天冷得等阳光出来晌午来啊。

就是三五一串过来瞧热闹的。

你瞅瞅你瞅瞅,有的人连洗衣裳用的棒槌和盆子也没拿,就站在河边装模做样,实际是在看她们。

心里带着偏见:这村里的人,就没一个好心眼子。

马老太太她们剜人家,摔打桶、不是好气打水之类的。

那面的妇女老太太们一看,哎呀,把你们牛性的,都造的像要饭花子似的,住我们不稀罕住的河对面了,一个个新来的还敢剜我们,想造饭啊。

隔条河,那伙人也用眼神当武器,一个个都不是善茬,用眼神也剜来剜去。

两面的人,眼神里的意思也很明显:

你瞅啥?

瞅你咋。

你瞅个屁。

就瞅屁呢。

你?你们!

马老太她们气坏了。

王婆子说:“你看看,那里有个胖娘们冲咱们在啧啧啧呢。”

钱佩英赶紧放下水桶,上前拦道:“王婶子,你这不是瞎掰嘛,隔这么宽河,上哪能看清人家在啧啧啧。”

“是啧啧啧呢,我就那么啧啧。”

“不是,我的意思是咱赶紧回去吧,胖丫她爹没在,咱也吵不过干不过,头天来,都消停的好不好?走走走。”

钱佩英带头拎着水桶先走,走时喊孩子们:“米寿啊,叫上哥哥meimei,咱家去了,不捞沙子了。来,姑母背你,咱省些力气。”

唉,她就忘了,她从空间拿不出东西,米寿饿的小肚咕咕响,一遍遍问她姑父什么时候回来?关键老宋他们现在估摸还没走到镇上呢,等送回来粮得啥时候啊。

马老太也是,肚子里都是稀汤,饿的前胸贴后背,吵架都怕喘不上气。

听三儿媳那么一说,也跟着走了。

人啊,你得家里有余粮,吃饱喝足才能有力气和人掐架。吃饱了,往那一站,气势都不一样。

“唉,走吧。”

这些老太太们全耷拉着脑袋,拎桶抱盆往茅草屋方向走。

她们身后,隔着一条河传过来叽叽喳喳的笑声,还有一些听不真切的议论声。

宋福生也心知家里人指定饿够呛,着急。

尤其是上山伐木的,背那大树下山,吃饱了都不一定能背得动,何况就只喝点稀汤呢。

所以他是一路走,一路嘱咐大哥家的大郎,还有宋富贵家的小子二蔫,让他俩互相记道。

说等会儿到了镇上,先把他俩人的手推车松子卸下,然后就买粮,让他俩再带上仨小子一路给送回来,让大伙先吃上饭。

送完粮食也不用回镇上了,就在茅草屋附近选个地方,烧木炭。

宋福生在路上不仅嘱咐让小子们记道,还急步走,和他闺女领先别人百十来米远,抓紧时间碰头开个小会。

“你刚才说,记工分?”

“对啊,爹,不记,就这么稀里糊涂花钱挣钱啊,不是长远之计。”

宋福生觉得有道理。

眼下,他们这伙人吧,之前逃荒,第一批那七家,估计手里还能剩点银钱,比如身后不远在推车的高屠户,那位老屠夫,手里指定还有些银子。

而像宋富贵那种,那指定是已经一点银钱不剩了。

长此以往确实不成,不能总让人倒搭吧,他们这伙人得像个生产队那么管理。

“闺女,那你看爹这么安排行不行。他们之前凑的四十多两银钱先放一边,到时候再议,那是另一码事。咱就只说卖松子卖蘑菇挣的,打比方最后全卖了,有一百两银钱,这就算是公家钱了。”

“对,公家钱。”

“然后一百两,打比方花八十两买粮食等必需品,咱吃大锅饭。”

宋茯苓补充道:“大锅饭,要吸取历史的教训,不能谁想吃多少吃多少,那早晚吃穷了。还是像现在似的,要定量供应,我终于明白我奶了,唉。”

“恩恩,然后像咱家条件好,允许吃完大锅饭开小灶,或者直接开小灶,这是自个愿意的事儿。”

“是的,爹,咱家必须开小灶,要不我会受不了。你也可以告诉大伙,往后挣了公分,公分多的,给他们算完银钱,半年一算银钱,或者开头难,大家手里紧,三个月就一算银钱。算完他们要是有富裕银子也可以想吃什么吃什么,想买什么就买什么。”

宋福生眯眼:“可定公分,大伙每天拿多少公分,这得细琢磨一番。还有时间长了,干多干少的,能不能偷懒呢?”

“所以,爹,您不止要实行生产队那一套,也要把公司法那一套用上。得成立监事会。十天一评比,表现不好的往下减公分,有特殊贡献的可以升公分,给大伙积极性调动起来,为拿十公分而自豪。”

这爷俩越说越投机。

他们俩也不研究一下,公分最后换钱需要不停有项目创收,创收的过程中大伙不停干活,最后按照每人得的公分给开工钱,创收项目才是重点啊。

宋福生、宋茯苓:那都不是事儿。

没感觉到累,主要是爷俩唠嗑的事儿,这伙人就到了镇上。

第一百七十章一更

出发的挺早,但是去掉在路上耽误的时辰,这古代的一个时辰就等待是现代的俩小时。

他们走了将近一个半多时辰,估摸眼下也已经是现代时间上午八点多钟了。

就这,还是借了任家村离镇里近便的光。

可想而知,其他路远的村落,要想去镇里卖趟东西得多费劲,卖鸡蛋的不攒个几筐,都不够折腾的。

没车啊,没招。

所以此时在这个时间段,镇里已经热闹得很。

牵牛的,赶马的,推独轮车的,挑柴担的,各种让一让的吆喝声不绝于耳。

经寻听问路,知道想去市集方向,得先过了不远处的那个古桥。

宋茯苓抬眼望去:我去,那小拱桥上的人和牲畜车穿梭往来,桥身不太宽,没想到后世的堵车现象在这里也能瞧见,得排号依次前行。

一路往拱桥方向走,宋茯苓和宋福生一路看新鲜。

宋茯苓看她爸将两手插在棉袄袖子了,她也跟着插在袖子里暖和手。

小子们更是一边推车,一边看花了眼。

他们主要是看吃的。

从昨个中午到现在,一直就没怎么吃饭,一直干活来着。早就饿得不行不行。

有卖烧饼的,有面汤摊。

热乎乎的包子刚出笼,屉布一掀开,离很远也能看到包子笼里散发的热气。

大郎喊高铁头他们别瞅了,轮到咱们上桥了,说完,自个喉咙也动了动,口水不自禁往外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