献给莉莉安
书迷正在阅读:为老公出轨后我上瘾了(nph)、“清纯少女”自慰指南(父女H)、爱你,不止是亲情(父女H)、大口吃rou集(纯rou黄油高h)、镌痕(1v1H)、(常识修改)yin秽校园、尔尔 h 骨科(兄妹)1v1、月有宴、痴嗔gl(年上sm)
那次举世震惊的海难已经远去,但罗莎每每走出房门,都能感觉到夜晚冰冷砭骨的海风迎面而来,而夜深人静时,她闭上眼睛总会看见那个黑发少女坠入深海的刹那。 她那么纤细、脆弱,仿佛一枚沙砾掷入水中似的被大西洋吞没,没有激起水花,甚至没有一丝声响,只有罗莎在撕心裂肺地大喊:“莉莉安!” 从泰坦尼克号幸存后,罗莎很长一段时间都走不出阴影,她前所未有地丧魂失魄:莉莉安在登上救生艇的时刻,为了保护罗莎而失足落水,这性命攸关的恩情和友谊,成为了罗莎的一生不能承受之重。 她大病了一场,意识断断续续的朦胧中想着莉莉安;清醒中接受心理医生治疗时想着莉莉安;等终于康复走出病房时,外界对泰坦尼克号的热度都已经减退,她还想着莉莉安。 在对莉莉安的怀恋中,罗莎强化了她和莉莉安“要成为小提琴家”的约定,继续她的音乐生涯,这本也是她登上泰坦尼克号、来到美国的初衷。 于是在演奏小提琴时,她面对满堂听众想着莉莉安;接受他人恭贺时,她觉得莉莉安就在这些人之中;遇到命中注定的那个人时,她表达心意的方式也是说起莉莉安。 她步入了婚姻殿堂,穿透头纱的目光落在一众宾客身上,没有莉莉安。 与此同时大西洋另一边的欧洲战况激烈,凡尔登的血腥传到了远在美国的罗莎耳中,她忽然心头一紧,在练习时拉错了最熟练的音符。 世界大战……(一战) 再过了一段时间,俄国退出了战场,“布尔什维克”之名被美国人以异类的口吻议论纷纷。罗莎拿着时政报纸的手不由自主地颤抖。(十月革命) 接下来是美国介入,巴黎和会……当远东百姓的愤怒,如期被刻意关注中国国情的罗莎得知后,她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下,丈夫不明白她骤然的哭泣,将纸巾递给妻子,罗莎却没有接,而是笑了起来。(54运动) 丈夫许久不见妻子的此般欢欣。她喃喃道:“莉莉安……” 思恋中的生活理清了往事的回忆,让罗莎对莉莉安的回忆,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幻而更加纯净和永恒起来。 因为国家大事以一阵飞瀑的速度一个接着一个,在这些事发生的时刻,罗莎都能从过去的船舱里,莉莉安说过的话中找到应证。于是岁月流逝,沉没的巨轮在黯淡,她对挚友的印象却越来越清晰。 她来自未来。————在大萧条的曲折岁月里,罗莎终于敢肯定,她那与众不同的中国朋友、名为莉莉安的女孩来自何方。 也就是说,只要她在余下的岁月里找到莉莉安,改变她跨时空的契机,莉莉安就不会死在泰坦尼克号的沉没中,而是按照原本轨迹拥有她完整的人生…… 家人们并不理解罗莎,他们认为这个可怜的妻子、母亲,因为海难留下的阴霾经年如影随形,把自己的荒诞幻想当成了真实情况。 而对于罗莎而言,“希望”也仅仅只在她明白莉莉安的来历后,一晃而过,如同一条水滑的鱼无法抓住。 因为要找到莉莉安,是无限接近于“不可能”的事情:她的故乡在遥远又广袤的中国,此刻正处在战争的水深火热之中(二战),况且罗莎只知道她故乡的大致区域,这个区域太过宽泛,以至于有太多同姓的人。 那么,随着战争结束,百姓修生养息,会好找一些吗?完全不可能。罗莎无望地明白,自己连她何时出生都不知道。 她很可能,不,是绝对等不到再见莉莉安一面了————随着岁月日渐吞没她不再生机勃勃的躯体,罗莎对命运的欲望,已经从拯救莉莉安,妥协成再见她一面就好,然而这个渴望依旧是颓然。 她老了,不再被聚光灯和掌声环绕,离群索居地与孤独和思恋为伍,并不常与家人见面。 小孙子来看望奶奶时,罗莎正在阳台上拉琴,小孙子已经许久没听过奶奶的琴声,风吹动着她苍白的头发。 “奶奶,这支曲子我从未听过,请问叫做什么?” 罗莎收好心爱的小提琴,多年以前,是莉莉安从混乱的船舱里把它抢救来。 她回答小孙子:“《献给莉莉安》,我自己写的。” 小孙子对奶奶的艺术造诣赞叹不已,罗莎却拒绝了发表的邀请:“这是写给莉莉安的,不是写给大众的。” 不久以后,当小孙子跪在罗莎的病床前,紧握住她的手,起誓说完“我会替您找到莉莉安,拯救她的命运”后,抱憾终生的罗莎终于对死神妥协,撒手人寰。 她死的那一年夏天季风异常猛烈,整个北半球国家都或多或少地遇到了损失,人民日常出行受阻不小。 中国小城的一个青年人怀着颗浪漫的心,坐上长途汽车去另一座城市与他的恋人相会,却被大自然的力量延误了脚步,还有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雪上加霜,使好不容易抵达的青年弄坏了他给恋人订购的玫瑰花。 他无奈想在当地花店再买一束,然而天色已晚,玫瑰卖空了,眼看与女友相约时间步步接近,他只能选择了仅剩的百合花。 他的女孩却觉得,没有什么比他的风雨无阻更浪漫了,她拥抱着自己即将托付终身的恋人,对他说:“百合真的很好,我很喜欢,以后我们有了孩子,就取名百合的合吧。” 然后她想了一下,“如果是女孩,正好还解决了英文名,Lily、Lilian,这些多可爱呀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