私欲小说 - 经典小说 - 曾为吾妻择良婿/吾妻潇潇洒洒的那些年在线阅读 - 曾为吾妻择良婿/吾妻潇潇洒洒的那些年 第55节

曾为吾妻择良婿/吾妻潇潇洒洒的那些年 第55节

    她正要转身回楼上去,驿丞却迈着小短腿追了过来:“……对了这位上差,昨日那位爷给您留了封信,让小老儿转交给您。”

    “许先生走了?……这么急?”

    “唔,那位爷说家里有急事等着他处置呢。”

    驿丞掏出帕子擦了擦脑门的薄汗。这位许大人的随从一大早就给了他一张银票,还和昨日似的,同样的话敲打了他半晌,说许大人此行涉及朝廷机密,即便看见了什么也当没看见,听见了什么也当没听见。

    其实根本也不用敲打,他活了这么大年纪还有什么不懂的。

    青岚从他手里接过信来,心里很有些遗憾。许先生日后大概是见不着了,她本来还想跟他道个别的。

    她边上楼,边将信取出来。信封里只有单薄的一页纸,上面寥寥几个字。

    “若有事,执此信至京师玉石桥旁品珺阁。”

    墨迹力透纸背,端正遒劲,气势甚是凛然。

    青岚将字条举高,歪着脑袋端详。一想到许先生,她眼前浮现的总是他笑容和煦,温雅好脾气的样子,怎么和这字的感觉不太一样。

    “……品珺阁。他家还有玉器铺子。”她喃喃道。

    随即将信折好塞入袖中。

    主仆二人用罢早饭,启程回蓟州卫。待出了驿馆,青岚特意到林子边上靠近驿馆的这一侧走了一遭。兴许是因地上积的枝叶太厚,竟连拖拽的痕迹也找不到。

    她插着腰啧啧了几声,才又回到车上去。

    主仆二人回蓟州的路上平安顺畅,两日不到便进了家门。

    刘管事听说小姐回来了,兴奋地差点放鞭炮。

    府里的下人,包括白嬷嬷、紫雪在内,都以为小姐这段日子是去了厉城姨太太家,唯独他知道小姐是去了北颜。

    他虽于其中还曾有过助力,但待小姐真的走了,他又有些后悔了。万一小姐在北颜有个三长两短,他就算死都无颜面对老爷。

    而且时日越久,他心里越是后悔,若是小姐再不回来,他都要收拾包袱去北颜找人了。如今见小姐全须全尾地站在眼前,心中犹有一块巨石落地,激动地眼睛充血,显得红红肿肿的。

    待旁人都下去,青岚才将在北颜摸到的情况告诉他。她只说了个大概,刘管事却也听懂了。

    “……也就是说,是咱们大景的人串通外人,害了老爷?”

    青岚点点头,神情黯然:“只是我现在还查不到这个幕后的凶手,甚至我都不知道该从哪查起。”

    刘管事眼眶湿润,连声慨叹:“您一个女儿家,无权无势的,能查到这个份上已是不易。老爷若泉下有知,也必是得以安慰了……要不您找吴大爷商量商量,说不定能有个主意?”

    青岚也是这么想的,而且好久没见师父了,她也甚是想念。先前她怕他阻拦,去北颜的事瞒着他,如今却没什么好隐瞒的了。

    待她回了自己屋,白嬷嬷和紫雪好一阵嘘寒问暖,又伺候她沐浴更衣。青岚让纤竹自去休息,不必伺候。

    她换了身素色的苎麻袄裙坐到妆奁旁,白嬷嬷将她的头发放下来,拿了把檀木梳子帮她梳头。她闲着无事,让紫雪将寄到家里的信拿来给她看。

    她先挑了庆安的信来看。庆安在祖家也住了一个月了,不知适应了没有,学业如何。然而她才看了头一页,就惊讶地挑了挑眉。

    庆安说,淮安侯府的世子爷袁文清也到沈家族学去读书了,且待他不错,于他的学业还多有指点。

    作者有话说:

    这位世子爷是大景的世子爷,袁文清,第一卷 里有一些戏份,宝们还有印象吧?

    第60章 伙伴

    ◎......◎

    按信中所写, 袁文清已有了举人的功名,正在为明年的春闱做准备。

    而沈家的族学里有位学问了得的梁大儒,在北直隶一带极负盛名, 曾教出过不少的进士、举人, 据说是因受过沈家的恩惠才愿意到沈家族学指点学生。袁文清本就与沈家沾亲,便因慕梁大儒之名而到沈家族学读书了。

    因论了亲戚,庆安也同祖家的姊妹兄弟一样都唤袁文清表哥,他说袁表哥不但学问好,待人也谦和有礼,对他也是又亲切又照顾,先生讲的如有不懂, 袁表哥也不吝为他解惑。

    青岚回忆起上次见面时,袁文清的那副样子, 文雅守礼倒的确是了,论亲切好相处么......

    她撇了撇嘴。

    不过看庆安信里的意思,他与袁文清倒是亲近得很, 两人上课都要同坐。学业重的时候, 袁文清便不回侯府,而是和庆安同住。

    青岚想起弟弟那副小酸儒的样子还有袁文清那别别扭扭的神色, 觉得他们两人真是极相配的。弟弟在祖家其实也算半个外人, 有他这样一个人人敬着的世子爷做伴倒是很不错。

    她脸上起了笑意,一旁的紫雪便忍不住问。

    “小姐, 这是少爷写的信吧?......少爷说了什么?”她眼睛亮晶晶地, 瞧着颇有些迫不及待。

    然而青岚信才看到一半, 只唔了一声, 并不答话。

    白嬷嬷却狠狠瞪了紫雪一眼:“没规矩!”

    声音很轻, 语气却极是严厉。

    紫雪吐了吐舌头, 眼里的期盼却丝毫不减。

    庆安一共写了两封信,加起来满满当当的八页纸。青岚看罢,苦笑着摇了摇头:“我这个弟弟……”

    白嬷嬷便也关切地问少爷在京师可还习惯,问完又觉得这话没什么意义:“……想来总是不如家里舒服的。”

    “他说他很好,”青岚答道,“吃得好,睡得好,什么都好。祖母慈爱,几位伯父、伯母待他亲切,兄友弟恭、姐妹娴雅什么的。”青岚一副谈起小孩子的样子。

    白嬷嬷略带犹豫地笑了笑:“那就好那就好。老奴本来还担心少爷跟那边几位爷、太太生疏……”

    青岚也觉得祖家一定不是庆安说的那样,至少不会一直是那样的。有人的地方就有争斗,以她在姨母家的所见所闻,这种花团锦簇的大家族里各房之间有利益纠葛是再正常不过的,只不过庆安的眼里全是好人罢了。

    而且,这个祖家她们先前回去过,她还是有些印象的。

    那时候她刚满八岁,庆安不到七岁,自父亲与祖家断绝关系后,那还是他们头一次回祖家。当时祖父突发急病,将不久于人世,她们赶回祖家的第二日,祖父便撒手人寰了。她们便在祖家住到祖父出殡才回蓟州。

    守丧期间不可近荤腥,而其时正值深冬,时蔬也只有那几样,她们每日吃得极其寡淡,再加上饭菜味道不合口,姐弟俩眼见着瘦下来。白嬷嬷心疼她们,偷偷蒸了两块大大的枣糕给她们吃。她躲在小厨房里,三口两口就吃完了。庆安却舍不得,想捧回去,边读书边吃。

    然而待她回去,问庆安枣糕的味道如何,庆安却说他没吃到。原来他回去的路上遇到了沈应成,祖家的三哥哥。沈应成说守丧的日子偷吃好吃的是对祖父不敬,还是由他这个三哥哥替他收着那块糕才好。

    她一听说这事,就断定是三哥哥骗庆安的糕吃,庆安却不信。

    过了几日,她才听说,原来沈应成捧了那块枣糕到祖母面前,说看祖母食不甘味,特意让人做了枣糕给她吃。祖母笑得合不拢嘴,只掰了一小口尝尝,其余的都赏给沈应成这个孝顺的乖孙儿了。

    她那时气地要去找沈应成说理。庆安虽也难过,却不让她去,还说他没想到先给祖母吃是他不对,三哥哥这么做也是出于孝顺,不能怪他……

    青岚看着眼前的信,觉得庆安其实还和当年一样。也不知是天性使然,还是圣贤书的教导,庆安总是比她多信旁人一些,论宽厚仁善,她是不如他的。

    但是,让这么个憨弟弟一个人住在祖家,她也不放心。

    “小姐,少爷就没说什么别的?......那边的人伺候得习惯么?”紫雪见青岚将信折回去,忙问道。

    青岚抬头看了她一眼,这丫头两腮红扑扑,眼睛闪啊闪的,到底想问什么?

    “少爷自有人伺候,用不着你cao心。”白嬷嬷眸色深重,横了紫雪一眼。

    紫雪权当没看到,还是笑眯眯的。

    青岚看完庆安的信,又去看余下的。

    这一封信虽不长,她却是盯着信半晌也不抬头。

    白嬷嬷看着心里发慌,忙问是谁写来的。

    青岚低着头将那信纸扔到一边:“大伯父说上次答应我一个人留在蓟州,是他思虑不周了。他说我一个未出阁的女儿家无人看顾,传出去不好听,又说我既已及笄,便该及早将亲事定下来。所以让我尽快搬回祖家,由大伯母为我寻一门妥帖的婚事,待孝期一过便完婚。”

    白嬷嬷闻言坐到她身旁,轻轻抚了抚她的背。

    “其实大爷说的也不是没道理。老奴知道您喜欢自在,可您毕竟是女孩儿,总这样也不是个事儿。祖家要是乐意帮您cao持,那不是好事么!”

    青岚默然不语。原想再拖一阵,多过些逍遥日子,现在看来,似乎得有个决断了。

    她与庆安姐弟一体,庆安已经重新记入了族谱,她这个沈家小姐的身份也是逃不过的。祖母还健在,她若坚持留在蓟州,不但见不到庆安、还要背上个不孝的名声。也会让大伯父觉得她们姐弟不识好歹,连累庆安。

    何况景朝以孝治国,不孝是顶大的罪过,若日后庆安真做了官,也会因她这个jiejie而被人诟病,仕途受阻。

    如今父亲已经不在,她只有庆安一个亲人,不想成为他的绊脚石,但她若是真住到祖家去,就不免受人约束。旁的还在其次,若是他们给她做主的婚事她不喜欢,又当如何。

    ......

    翌日,仍是个晴天。

    蓟州连日未雨,午后颇有些燥热。

    卫衙门的后院里,一只大黄狗趴在槐树下乘凉。它腿朝四下伸着,整个肚皮都贴到了地上,舌头吐出来,一下一下地哈着气。

    青岚蹲下身来,轻轻抚它毛绒绒的脑袋。大黄狗睁开眼睛,亲昵地舔她的手。她手心发痒,忍不住咯咯地笑起来。

    这条细细长长的老狗有十几岁了,和蓟州的土狗长得很不一样。她记得师父说他的家乡到处都是这样的狗,所以当他看见这条狗在街上流浪,就带回来养了。

    她还记得她那时问他,他的家乡在哪里,他说了一个挺怪的名字,她没记住。后来她长大了些,又问他,他却说他的家乡就在顺天,还摸摸她的脑袋笑她糊涂了......

    有人走过来,伸出两只苍白的手臂将树上栓狗的绳子解下,把大黄狗牵走了。青岚抬头,见那人是师父的小厮小路。他的脸反着白泱泱的光,看不清表情。

    但他就这样走了,连个解释也没有,就好像她不配碰他家的狗似的。

    “你来啦!”

    师父的声音。

    他似乎刚从校场回来,戎装未卸,一身甲胄映着暖暖的光。他比父亲年轻几岁,双眉疏淡,弧度温柔,长长地地入鬓,眼角微微有些上挑。

    他招呼她进屋,嘴角挂着笑。

    青岚总觉得他笑起来的时候眼里仿佛有些淡淡的哀伤,一直以为是自己的错觉。师父生得俊,脾气也和顺,应该挺招女人喜欢,也不明白他为何不曾娶亲。

    她们二人进了西次间,吴炳西在这里有个架子,专门放他的盔甲。

    他张着臂膀,看着小丫头熟练利落地将一个个绑带、扣子解开,将护膊、护胸一片片摘下来在架子上挂好。小丫头做这事做了许多年了,以前她和她父亲闹别扭的时候都是故意把她父亲晾在一边,只帮他解甲。

    如今她闹别扭的那个人不在了,她也只能帮他解甲了。

    “……你走了快一个月了,怎么现在来看我了?”他低头看着小丫头忙活。

    青岚抬头一笑,一排整齐的贝齿亮给他:“看您说的,徒儿想您了呗!”

    听说这些日子,师父来找过她两回,有一回还带了几盒她爱吃的带骨鲍螺来,刘管事说她去了厉城姨母家,便混过去了。

    吴炳西轻哼了声:“你什么样我还不知道么,你就说吧,到底什么事?”他坐进书案后的官帽椅里,样子有些疲惫,脸上却是笑着。

    青岚讨好地笑笑,怕耽误他用饭,殷勤地跑到门口去唤小路送些吃的来。

    不过她声音未落,小路已然端了几块芝麻烧饼并一碗热汤进来,还给了她冷冷的一瞥。

    热气蒸腾,芝香四溢。青岚虽已用过中饭,却还是抵不住烧饼的香味,她搬了把交椅凑到师父身旁。